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大多数营销人因身在此山中,会陷入迷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每个营销人都是某地域生意经营者,只是地域大与小。
一位全国销售总监负责经营整个中国市场;
一位海外销售总监负责经营所有国外市场;
一位大区经理负责经营数个省份相连的市场;
一位省区经理负责经营某个省份;
一位城市经理负责经营某个或数个城市相连的市场;
一位销售主管负责经营某个城市某个片区;
一位业务代表负责经营某条路线;
不论你身处营销哪个岗位,都是一域掌门。是公司和平台给了你这个机会,也因为你能做好这一方地域的生意,公司给了你相应的报酬。
所以作为一个营销人,我们在做一方生意时,需要具备的一个基础能力就是全局思维。只有你有全局思维,能够掌控棋盘时,才能在市场上有的放矢。从而实现生意目标,才能走上“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的人生赢家之路。
那作为一个地域生意经营者,该如何谋全局以成一域呢?今天我就以给大家来分析一下。
地域分类
“地域”说白了,就是地盘,划地为界,不同地盘之间有明确行政管理边界,地域可以怎么分类呢?
按洲际来分,全球市场可分为东南亚、北美、西欧、大中华等;
按大区来分,全国市场可分为华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等;
按省份来分,全国市场可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按城市来分,全国市场可分为661个市,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按城市发达程度,可以分为1/2/3/4/5/6线市场;
按层级来分,每个城市可以分为市区、县城、乡镇3个层级,中国区县镇差异巨大,而营销人往往忽略了这点,胡子眉毛一把抓。
这是目前各大企业通用的分类方法,以行政为划分标准。我们在具体操作市场时,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在行政区划的范畴上来划分地域,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的1/2/3/4/5/6线市场之间的差异。
那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有哪些呢?
地域的复杂性
中国一个省的人口、面积、丰富性往往超过欧洲一个国家,这也是中国市场营销复杂性所在。
前段时间网上很流行的关于各个省眼中的中国地图,我也找了几张跟大家分享。(仅做娱乐,无任何歧视偏见)
上面这些图是一些比较好玩儿的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省的一些地域偏见和各个省的一些特点。如果从地域思维来分析的话,这边能看到各个省有一些类似也有很多的不同。那怎么分析清楚各个地域的一些特征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维度来进行分析。
●人口规模不同:
商品最终完成交易靠每个顾客完成购买动作,因而人口是决定市场容量关键因素之一,武汉常住人口1060万,长沙常住人口730万,虽然同是相邻省份省会城市,但两者常住人口差距达330万,市场容易差异可见一斑;
一个县城往往10来个乡镇 ,一个城市按6个县城,一个城市有60个乡镇,而覆盖偏远乡镇成本很高,需要有所取舍,是选择 2万、5万、还是10万以上人口的乡镇呢?考虑乡镇市场覆盖机会时,重点可以参考该乡镇的人口数。
营销人关注人口数,却常忽略家庭数量;很多商品,如电饭煲、牙膏、洗衣粉、纸巾等品类属于家庭消费品,需重点关注的是家庭渗透率。
●人口密度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电商在美国先发展,但发展程度却不如中国?一个原因是中国人口密集,电商物流配送效率高,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人口密集度对当地市场的渠道、终端布局,物流配送效率有较大影响,经营者需要重点关注。
●经济发展不同:
魔都上海和贵州贵阳,前者属于一线市场,后者属于三线市场,前者2016年GDP达27466亿,人均GDP达11.37万/人,后者2016年GDP达3157亿,人均GDP达6.9万/人,只有前者一半,两者经济发展差异显而易见。对于超高端品牌,哪个市场是你的核心市场,一目了然。
●地理气候不同:
南方还在穿短袖,北方可能已经穿羽绒服了,这对服装企业每一季新品上市带来较大困难,很难满足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
同时,南方一年四季80%的时间都穿的是薄衣衫,这也决定了南方和北方市场服装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同。
●生活习惯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在湖南电压力锅卖得好,电饭煲一直卖不好吗?这与当地人长久形成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湖南人一直用高压锅,既做菜、炖汤,也用来做饭,后来电压力锅上市,就从高压锅转换到电压力锅,也使得饭煲一直销量不好。
作为当地生意经营者,你需要仔细研究当地顾客在使用你的品类时,有哪些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当地营销策略与战术。
●宗教信仰不同:
少数民族一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回族不吃猪肉,苗族不吃牛肉等。企业要尊重各个地域的宗教习惯。在穆斯林地区,商品上印上清真字样,可以大大促进顾客购买。
以上只是列举对地域生意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地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域生意经营者在考虑生意时,要通盘、多角度分析。
处理好四对关系
要在如此复杂的地域上,实现公司每年下达的增长目标,对各个地域负责人是个不小挑战!
不二法门就是跳出当局,以旁观者的客观视角,俯瞰整个市场,洞察生意机会点。
一个省既有丰富性、复杂性,也是一个完整的管理单元,下面以省经理为例,来看如何从全局洞悉生意机会点?
省经理需要修炼、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市场机会是客观的,如何实现市场机会则是主观的。很多营销人将两者混淆,认为调整客户是一个机会点,这只是实现增长的一个具体战术—调整客户结构。
作为省经理,第一步要区分的是主客观,市场机会只能去地域、渠道、终端上找,去不同品类上找,去抓好每天、每周、每月、每年,而涉及到资源的,包括人、钱、物,则都是实现机会的主观努力。
开篇提到的痛点,地域经营者经常陷入了微观细节,没从宏观上把握区域生意的布局与节奏。
对一个地域而言,机会点可以从地域、渠道、终端、品类、品牌、产品、时间七个角度来切入,但省经理不能陷入太细节,往往抓地域、渠道、品类三大类即可,而这三个却是平行且交叉的关系。
平行是说,每个地域的生意构成可以分解成不同地域、不同渠道、不同品类,如:
M省的生意规模=A市销售规模+ B市销售规模+C市销售规模
M省的生意规模=E渠道销售规模+ F渠道销售规模+G渠道销售规模
M省的生意规模=X品类销售规模+ Y品类销售规模+Z品类销售规模
交叉是说,每个子地域的生意构成可以分解成不同渠道、不同品类,如:
M省A市销售规模=AE销售规模+AF销售规模+AG销售规模
M省A市销售规模=AX销售规模+AY销售规模+AZ销售规模
(注释:AE代表A市E渠道销售规模,其他同理)
每个渠道的生意构成可以分解成不同地域、不同品类,如:
M省E渠道销售规模=AE销售规模+BE销售规模+CE销售规模
M省E渠道销售规模=EX销售规模+EY销售规模+EZ销售规模
每个品类的生意构成可以分解成不同地域、不同渠道,如:
M省X品类生意规模=AX销售规模+ BX市销售规模+CX销售规模
M省X品类生意规模=EX销售规模+ FX销售规模+GX销售规模
对于省经理,要从宏观上把握,你所负责的市场,哪些城市是你的重点,哪些渠道是你的重点,哪些品类是你的重点。
要找到地域、渠道、品类的重点,需使用二维分析法,对地域、渠道、品类进行分类,找到机会点。
欲了解二维分析具体方法,请查看《终端篇|门店太多管不过来?七步法教你如何找到目标门店并做出提升计划!》
在地域的二维分析中,我们关注的是地域容量和地域份额两个指标。通过二维分析,省经理可以从全局上对各个城市分类:
重点地域:地域容量大,且品牌占比高的地域。
潜力地域:地域容量大,且品牌占比低的地域。
优势地域:地域容量小,且品牌占比高的地域。
一般地域:地域容量小,且品牌占比低的地域。
同理,省经理也可以对省内渠道、品类进行二维分析,找到地域、渠道、品类上的重点。
再根据现有的资源和能力的状况能够找到市场中的突破点。
任何增长点,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类:水平增长和垂直增长,也就是数量增长和质量增长。
地域水平增长:指覆盖省内的空白城市,可以是某个或某几个城市,可以是某个城市的某些个县城,可以是某个县城的某些个乡镇,中国地大物博,只要有空白市场,就有增长的机会。
地域垂直增长:指提升每个城市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可以在市区/县城/乡镇三个不同层级覆盖更多的渠道和终端,提升每个渠道和终端的销售规模。
省经理要做到心中有数,今年的水平和垂直增长点分别是什么。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任何一个地域经营者,需要深入理解到不同地域的复杂性,跳出日常操作的细节,从大处着手,处理好地域经营的四对关系:主观VS.客观,宏观VS.微观,主要VS.次要,水平VS. 垂直。
IEM
ORP + Consultancy = Profit Partner
Subscribe your e-magazine.
Pleas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to request for the latest product update. In addition, you can also access exclusive case study, solutions and the latest news on off-line activities.
* We respect personal privacy and will not sha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with any third party.
Contact us
Should you have any query or sugges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us. We will try to find you a right solution.
Customer service number
400-883-2991
©2016 Forces Beyond Interactiv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Forces Beyond Interactive and IEM are th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Forces Beyond Interactive Co., Ltd.
京ICP备08008408 京公网安备110105006913
We care about user safety and privacy. The website will use cookie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