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刘春雄
来 源|刘老师论坛(ID:liuchunxiong1964)
最近,部分传统大单品销量停滞甚至下滑,于是就有人讲大单品不吃香了。
这是严重的误读!
现在是新老大单品「 更替 」的时候。传统大单品在下滑,新的大单品还在成长。所以才有大单品不吃香的说法。
还有人认为,市场细分了,大单品分流了。这仍然是误读。
如果说中国的情况还有待检验的话,可以看看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情况是:大单品与细分产品「 并存 」。
看看发达国家的 KA ,我们会觉得产品太丰富了,太细分了。
再看看发达国家的各类小店,SKU 怎么这么少啊?
是啊,不是大单品,很难进小店的。因为小店要以尽可能少的 SKU 满足社会的「 最大公约数 」。
如果还不信,看看可口可乐,这可是传承百年的大单品啊,还有比它生命周期更长的大单品吗?请别跟我说它是例外。
再看看苹果,它可是几年时间才推出一款,是不是大单品啊?
中国的消费,长期以来一直是「 排浪式 」消费。这可是红头文件中写过的。
排浪式消费,就是消费力同时爆发,需求高度相似。
这是产生大单品的绝佳土壤!
现如今,中国的消费还是排浪式的吗?当然是,只不过是升级版的排浪式消费。集体到日本购买马桶盖,这就是排浪。
过去,中国的消费是两级消费,中间塌陷。
金字塔底是本土品牌,高端是跨国品牌。
金字塔底特别巨大,本土品牌又都挤在一起,产品又都向大单品集中,所以,过去的大单品是特别巨大。
如果从数量上讲,要回到过去的大单品数量,可能就有点困难了。
但是,升级版的大单品仍然存在。
有些行业,大单品已经升级,有些正在升级。
优酸乳这类产品曾经是乳制品行业的大单品,现在升级了。安慕希、莫斯利安、纯甄等,就是乳制品行业新的大单品。2016 年,安慕希的单品销量已经超百亿。
大单品升级了,老的大单品当然得下滑啊。
1 元的水饮料曾经是大单品,现在已经升级了 2 元,同样有大单品,如农夫山泉。未来,3 元的饮用水还会成为新的大单品。
尽管饲料行业这几年很火爆,新品类越来越多,价格带拉得很长,但不会改变大单品主导的格局。
当然,「 大单品不吃香了 」这种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
『 原因之一 』:大单品的份额会下降。这很正常。市场细分,当然会分流大单品的销量,但仍然难以撼动大单品的主体地位。
『 原因之二 』:有些行业处于大单品过渡阶段。老的大单品在下滑,新的大品仍然没有“接班”,这个问题,时间会给出答案。比如,乳饮料的销量曾经很大,但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过渡品类,,甚至是一个不下沉的品类,未来一定会萎缩,它的下滑与大单品无关。
『 原因之三 』:有些行业、企业不争气,不敢勇敢地往上走。我曾据此批评“老大没有老大的样子”,没有新的大单品,老的大单品又在过时,当然销量得下滑了。此种状态,套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 “不是大单品不行了,是你家的大单品不行了 。”
大单品的营销学依据,一是「 社会最大公约数 」;二是「 营销传播力 」;三是「 消费趋同性 」。
无论市场怎么细分,社会需求总有极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大单品的营销学依据。
营销传播,总得有产品载体,那个传播主体,就有可能会成为大单品。
消费者是相互影响的,特别是中国「 现阶段 」的消费,有「 极强 」的趋同性。
因此,大单品一定符合两个条件:
1、主流消费。因为中国的消费还处于追赶阶段,所以大单品的更替频率高;
2、满足社会最大公约数。不能有细分思维。
在主流换挡过程中,大单品也会更替。但是,一定不能等到主流换挡以后再做大单品,一定要「 提前布局 」。比如,未来的饮用水,大单品产生在 3 元价格带,那么,就一定要提前布局 3 元的产品,慢慢培养。
恒大的 4 元产品,远离主流和新主流,却想快速放量,这就违背了主流换挡和大单品的规律。
大单品之大是相对的,关键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大单品?
有的大单品是行业性,如安慕希;有的是小品类的,如六个核桃;有的是企业内部的。
行业性的大单品,通常存在着「 升级换代 」的情况,比如乳制品等。
小品类的大单品,可能有升级难度。比如红牛、六个核桃、露露等。这类大单品的下滑,通常是其他品类挤压了品类的市场份额,比如饲料行业的这种现象就很明显。
「 本土化 」的小品类,目前还很难破解这个局面。
市场越来越细分,对大单品是否有影响?
肯定有!
市场细分是满足小众,但消费者一定存在公约数,大单品仍然存在。
而且细分之对立面,就是没有细分。细分会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但大单品的总量不一定下滑,甚至还是增长的。
在中国,最大的份额来自“金字塔底”,大单品也源于此。在美国,仍然是中产占主流的社会,大单品也源于此。
市场细分只是加大了“长尾”,“大头”仍然存在。
有了互联网,“长尾”更长了,但“大头”也更大了。
无论 KA 有多么大,小店始终只有那么大。小店如果都卖细分产品,除非小店不想干了。
IEM
ORP + Consultancy = Profit Partner
Subscribe your e-magazine.
Pleas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to request for the latest product update. In addition, you can also access exclusive case study, solutions and the latest news on off-line activities.
* We respect personal privacy and will not sha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with any third party.
Contact us
Should you have any query or sugges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us. We will try to find you a right solution.
Customer service number
400-883-2991
©2016 Forces Beyond Interactiv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Forces Beyond Interactive and IEM are th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Forces Beyond Interactive Co., Ltd.
京ICP备08008408 京公网安备110105006913
We care about user safety and privacy. The website will use cookie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